发布时间:2025-09-25 21:43 | 来源:鸡丝豆苗网 | 浏览:8140次
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听取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工作汇报,强调“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快速,中新网山东曲阜9月27日电(李明芮 祁建月)“好客山东·见识齐鲁”——“跟着孔子研学游”推广活动9月27日在山东曲阜举办,以孔子在齐鲁大地的足迹和影响为脉络,以儒家思想的核心要义为灵魂,面向青少年、成年人、银发族、亲子家庭、国际游客等不同群体,创意发布仁智山水、笃学善行、见贤思齐、诗礼传家、德治润心、和美与共“跟着孔子研学游”主题研学产品,串联起齐鲁大地30余处文旅地标。9月27日 ,“好客山东·...。 民族工作,在习近平总书记心中分量很重。尽管,新华社联合国9月26日电在第80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2025年9月26日,纽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 李强主席女士,各位同事: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80年前,全世界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经过艰苦卓绝的战斗打败法西斯,抱着永不再战的理想建立了联合国。 联合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重要成果,它的建立是人类对两次世界大战浩劫痛定思痛、摆脱丛林法...。 2014年5月,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免,中新网北京9月29日电(记者 赵方园)9月28日,北京市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工作推进会在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举办。会上,北京市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集聚区在昌平挂牌、首个脑科学与脑机接口产业园正式揭牌启用。昌平生命谷国际精准医学产业园(供图) 2025年8月,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对外发布,2025年1月,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中关村科技园区...。此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深入阐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持续推进,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 今年以来,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民族团结进步促进法草案、赴地方考察、亲临西藏和新疆两个自治区大庆、给基层群众回信……习近平总书记不断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身体力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从时间维度上看——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十五五”规划谋篇布局之年,承上启下,意义重大。 无论是打好“十四五”收官战,还是谋划“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都需要各民族大团结,最大限度地汇聚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集众智、聚众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在吉林强调“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在云南强调“引导各族群众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给西藏林芝嘎拉村村民回信强调“切实维护好民族团结”……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次叮嘱,就是希望我们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步调一致向前进。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形成强大合力,开启“十五五”新篇章,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从对中华文化认同上看—— 推动民族工作需要依靠物质力量,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同样也需要依靠精神力量,增强文化认同,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强调“贵州历史底蕴深厚,红色文化丰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要利用这一优势,增强文化自信、化风育人”;在河南考察时要求“要积极引导宗教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这一次在新疆进一步指出“加强文化润疆、注重以文化人,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阐明这样的辩证关系。 以文化人,文润人心。 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也将更好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上看—— 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是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的重要举措,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与内地经济、文化、人员双向交流”……习近平总书记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出明确要求。 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一家人都要过上好日子。 新征程上,要进一步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让各族群众广泛参与发展进程、共享发展成果,让大家真切感到中国式现代化成果就在身边,这样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才更加牢不可破。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各族干部群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传递出坚定有力的时代强音:我们共同奋斗,一起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策划:李自良、张晓松 主编:杨维汉、朱基钗、何军 主笔:范思翔、顾煜 视觉:张爱芳、黄炯芮 新华社国内部、新疆分社联合制作 新华社第一工作室出品 【编辑:付子豪】
同时,关于uniapp版即时通讯IM社交交友聊天语音视频通话双端APP+搭建视频教程✅项目合作 二开均可 TG:saolei44✅的相关内容,需要进一步了解。
中新网9月28日电 2025年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在天津举行。五位来自不同国家与国际组织的专家一致赞赏天津:这里既有优雅洁净、绿意盎然的现代面貌,也保留着深厚的历史与迷人建筑。市民友好、城市充满活力;作为首都的重要海上门户,天津正吸引更多人才与新兴产业,成为理想的国际盛会东道主。 文案:陈天浩 林勐男 赵丽 设计:陈善坤 策划及审校:王高飞 冯爽 谷丽萍--> 【编辑:甘甜】
中新网北京9月30日电 (记者 孙自法)金秋十月,2025年国庆、中秋假期将至。中国科技馆9月30日发布消息说,双节同庆、科普相伴,该馆10月1日至8日正常开放,国庆中秋长假期间将精心打造推出一场贯通古今、融合创新的“科普盛宴”。 这场“科普盛宴”主要“菜品”包括:“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虚拟现实)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AI)互动应用,以及主展厅内于节前全新亮相的海洋展厅等。“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主题科普活动海报。中国科技馆 供图 ——“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主题科普活动涵盖“科学嘉年华”“科学N次方”“筑梦星球-科学教育+”“礼赞科学家”四大板块,为不同年龄层观众呈现多元科学体验。 其中,“科学嘉年华”每日上演液氮实验、气球叠罗汉等互动科学秀,引爆科学好奇心;“科学N次方”体验活动将带观众走进《超能加速》与《隐形高手》两大前沿科技主题,从现象观察到原理探究,再到工程应用,亲历完整科学探索过程,具体活动包括“威力无穷”“冻感变变变”“科学调色盘”等经典科学表演,以及“创造我的机器人”“低温实验室”等互动体验。 “筑梦星球-科学教育+”联动科学家、工程师、教育专家、科技教师,带领青少年走进未来科学畅想场景,开展科学探究;“礼赞科学家”版块将组织“红领巾讲解员”开展科学家精神宣讲,并推出《中国低温科技的“冰封奇迹”》《蹄兔非兔》两场科普讲座,传承科学精神。 ——华夏科技学堂推出四大古代科技体验活动,邀观众亲手触摸千年智慧: “戎车既安如轾如轩”活动探秘先秦独辕马车结构,亲手制作模型,理解四匹骏马之力如何通过轭、衡、辕、轴精准传导至车轮,感受古代战车的精湛工艺。 “凌空劲弩矢下如雨”活动追溯弓弩演进史,组装诸葛连弩,体验从“弦木为弧,剡木为矢”到复杂弩机的技术演进,了解古代远程兵器的智慧。 “铜戈铁戟的兴与衰”活动通过组装戈、矛、戟等比例模型,展示长柄兵器与作战方式的演变关系。 “熔铜化剑炼铁成兵”活动系统介绍冷兵器生产工艺的技术演进,从石器、青铜器到铁器的发展脉络,通过青铜剑的分铸工艺和环首刀的构造特点展示,再现金属与匠心的千年对话。华夏科技学堂古代科技体验活动介绍。中国科技馆 供图 ——特效影院创新体验方面,MR(混合现实)沉浸式艺术体验“达·芬奇-时空之轮”首次面向公众开放,观众可自由行走在沉浸式互动空间中,通过手势识别与力反馈系统,亲手操控达·芬奇手稿中的经典发明。 同步推出VR动感飞椅体验《月球工厂》《小行星带上的人们》以及VR沉浸体验空间《恐龙·时空迷局》。 《寻找外星人》球幕互动漫游打破传统线性叙事模式,观众可自主选择探索路线,形成四种不同的宇宙漫游体验。 此外,球幕影院献映《宇宙大爆炸》,巨幕影院推出《大自然隐秘的王国》,4D影院则安排《蜜蜂的世界》等亲子动画短片,满足不同观影需求。 ——人工智能互动应用方面,智能体“胖科”全新升级,不仅支持拍照识别展品获取图文讲解,还能生成个性化合影海报,AI游记功能将参观路线、勋章收集和海报制作完美融合,让参观过程充满趣味和成就感。 智能体矩阵可随时随地切换全国15家科技馆,实现走到哪问到哪的便捷体验;全新上线的AI导览机不仅可享受全馆地图、专业音频解说等导览服务,还可将参观转化为趣味冒险,通过破解展品知识谜题获得独特体验。 10月1日至7日还特别推出AI智能眼镜体验活动,观众可戴上眼镜“拿起”核心舱、“步入”应县木塔,甚至穿越至远古时代与“复活”的恐龙互动。中国科技馆升级改造后的海洋展厅一角。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历时3年升级改造,海洋展厅以“人海和鸣:从畏惧到共生”为主题,分为“源·敬畏”“近·认知”“融·感悟”“梦·归途”四大展区,通过25件展品展现人类与海洋关系的演变历程。 海洋展厅不仅展示珍贵的深海生物标本、矿石样品、海洋科考装备实物,还融入海洋神话、海洋歌曲等文化元素,并结合VR等先进技术,打造立体化、多维度的沉浸式海洋探索空间。(完)--> 【编辑:陈海峰】